ニュース

在叙利亚冲突与疫情叠加的复杂背景下,研究人员针对女性医护人员开展COVID-19疫苗接种横断面调查(n=4136),揭示93.7%的高接种率与态度/信念显著相关(如疫苗安全性认知使接种概率翻倍),为脆弱地区制定差异化干预策略提供关键证据。论文发表于《Conflict and Health》。
针对癌症患者抗菌药物耐药性 (AMR)加剧的严峻现状,意大利医学肿瘤协会 (AIOM)通过全国性调查评估了64位肿瘤科医生对AMR的认知与实践。结果显示72%受访者认为AMR严重影响癌症患者预后,但仅48%所在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管理计划 (ASP),且53%医生对抗生素处方信心不足。该研究揭示了肿瘤专科AMR防控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为制定肿瘤特异性抗菌指南提供了关键依据。
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墨西哥,栎树 (Quercus)作为温带森林的建群种,其物种共存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焦点。然而,在共享物种库但环境异质的山地景观中,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这些亲缘物种的分布格局?特别是面对全球变暖的威胁,理解栎树对环境梯度的适应性分化显得尤为迫切。
5-氟尿嘧啶(5-FU)作为肿瘤化疗基石药物,却暗藏致命风险 ...
偏头痛困扰着全球约10%的人口,其中部分患者对现有预防性治疗反应不佳。近年来,靶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单克隆抗体虽取得突破,但临床数据显示约50%患者未能从中获益。这一治疗困境促使科学家探索新的信号通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
中国多中心研究突破性证实,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4.5-24小时内应用阿替普酶 (Alteplase)静脉溶栓,可使90天功能独立 (mRS 0-2)率提升至89.6%(对照组72.6%),且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仅0.9%。该研究为缺乏灌注影像条件的医疗中心扩展溶栓时间窗提供了循证依据。
研究团队针对焦虑障碍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Meta分析证实药用薰衣草油 (Silexan°)对男女患者均具显著疗效。该植物药通过类似普瑞巴林的膜稳定机制,减少突触前膜钙离子内流,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且不与CYP450酶系相互作用。与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的对照研究显示其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优,为多药联用患者提供新选择。
为解决微生物组研究中数据共享不足和元数据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分级徽章系统和自动化评估工具MISHMASH,系统评估2929篇文献发现近半数研究未达到基础数据共享标准。该研究为促进数据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FAIR)提供了量化框架,成果发表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
反社会人格障碍 (DSP)患者的治疗一直是精神医学界的重大挑战,这类患者以共情缺陷、攻击行为和屡次犯罪为特征,传统心理治疗效果有限。既往研究多聚焦于药物控制攻击症状,而对核心的社交认知功能障碍缺乏有效干预。更棘手的是,DSP患者常伴发物质滥用、自伤自杀等行为,治疗依从性极差,导致再犯罪率居高不下——这既是个体悲剧,也是社会负担。
针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NSSI)在同伴间的传染机制不明问题,中南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纵向追踪163对友谊关系,首次揭示自我-esteem在NSSI传染中的中介作用,并发现述情障碍 (alexithymia)、低自我-compassion和高个人痛苦 (personal distress)会强化该机制。该研究为预防青少年NSSI传播提供了精准干预靶点。
针对路易体疾病(LBD)患者使用Clozapine治疗精神症状时的高不良反应风险,研究人员通过多中心数据分析发现,当血药浓度>193ng/ml时耐受性显著下降(特异性80%),远低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推荐浓度(350-600ng/ml)。该研究为LBD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本研究报道了一例腰椎术后罕见Finegoldia magna (F. magna)感染病例,通过靶向二代测序 (tNGS)结合传统涂片技术突破常规培养阴性困境,证实万古霉素-甲硝唑联合疗法有效性,为骨科术后难培养厌氧菌感染诊断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