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反社会人格障碍 (DSP)患者的治疗一直是精神医学界的重大挑战,这类患者以共情缺陷、攻击行为和屡次犯罪为特征,传统心理治疗效果有限。既往研究多聚焦于药物控制攻击症状,而对核心的社交认知功能障碍缺乏有效干预。更棘手的是,DSP患者常伴发物质滥用、自伤自杀等行为,治疗依从性极差,导致再犯罪率居高不下——这既是个体悲剧,也是社会负担。
针对疫苗错误信息危害公共健康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心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的"Bad Vaxx"游戏干预。通过三组随机对照试验(N=2,326)发现,该游戏显著提升参与者识别操纵技术(如情感叙事、伪科学)的能力(p<0.001),改善信息分享决策质量(Cohen's d=0.34),证实了技术识别(Technique Recognition)比传统辟谣更具可持续性。
偏头痛困扰着全球约10%的人口,其中部分患者对现有预防性治疗反应不佳。近年来,靶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单克隆抗体虽取得突破,但临床数据显示约50%患者未能从中获益。这一治疗困境促使科学家探索新的信号通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
中国多中心研究突破性证实,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4.5-24小时内应用阿替普酶 (Alteplase)静脉溶栓,可使90天功能独立 (mRS 0-2)率提升至89.6%(对照组72.6%),且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仅0.9%。该研究为缺乏灌注影像条件的医疗中心扩展溶栓时间窗提供了循证依据。
在叙利亚冲突与疫情叠加的复杂背景下,研究人员针对女性医护人员开展COVID-19疫苗接种横断面调查(n=4136),揭示93.7%的高接种率与态度/信念显著相关(如疫苗安全性认知使接种概率翻倍),为脆弱地区制定差异化干预策略提供关键证据。论文发表于《Conflict and Health》。
5-氟尿嘧啶(5-FU)作为肿瘤化疗基石药物,却暗藏致命风险 ...
研究团队针对焦虑障碍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Meta分析证实药用薰衣草油 (Silexan°)对男女患者均具显著疗效。该植物药通过类似普瑞巴林的膜稳定机制,减少突触前膜钙离子内流,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且不与CYP450酶系相互作用。与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的对照研究显示其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优,为多药联用患者提供新选择。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1)首次将FcRn拮抗机制引入CIDP治疗,填补30年来的机制创新空白;2)通过皮下注射剂型提升患者用药便利性;3)为对传统疗法无应答的难治性患者提供新选择。正如Allen JA等在《Lancet Neurology》2024年所述,Efgartigimod ...
针对路易体疾病(LBD)患者使用Clozapine治疗精神症状时的高不良反应风险,研究人员通过多中心数据分析发现,当血药浓度>193ng/ml时耐受性显著下降(特异性80%),远低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推荐浓度(350-600ng/ml)。该研究为LBD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本研究报道了一例腰椎术后罕见Finegoldia magna (F. magna)感染病例,通过靶向二代测序 (tNGS)结合传统涂片技术突破常规培养阴性困境,证实万古霉素-甲硝唑联合疗法有效性,为骨科术后难培养厌氧菌感染诊断提供新范式。
针对中国西部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疾病负担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医院横断面研究(n=150,488),揭示了性别(女性OR=0.667)、年龄(10-19岁OR=11.051)、医疗保险(新农合OR=1.985)及婚姻状况(已婚OR=0.492)对CHD患病率的显著影响,为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医保政策提供循证依据。
突破性证实癫痫灶定位与SUDEP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岛叶周围区癫痫的极高风险可能源于:①该区域包含自主神经调控中枢;②易引发发作期喉痉挛和阻塞性呼吸暂停。额叶癫痫则因GTCS高发率 (占该类型40%)和频繁夜间发作倾向成为第二高危群体。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